炎天暑月,心和身体都好像飘浮在闷热的空气里,令人烦躁又倦怠。躲在室内的时间,不妨捧起一本书,沉浸于一场精神的旅行。在前不久的专题中,我们邀请到 8 位爱书人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私人书单,不仅有他们常读常新、百看不厌的心爱好书,也有近期发现的惊喜读物。跟着他们一起重拾读书的乐趣,看着书悠然度夏吧。
张朴
作家、翻译、文艺评论人
常读常新
《惘然记》张爱玲 著
这是张爱玲在 1950-80 年代撰写的散文合集,喜欢这种回顾性的散文。时不时拿出来重读,一是因为喜欢张爱玲的审视与回望的绝然笔调,二是觉得张爱玲在经历了人事风华后吐露的简朴的苍凉,给我的写作带来很多滋养。文字饱满,喜乐年华流泻出的一种文学之美,每次都让我意犹未尽。
新书推荐
《The Monocle Book of ?
? the Nordics》
? MONOCLE 杂志 ?
收藏了诸多 Monocle 杂志出品的图书和画册。这本新书开本和设计都让我喜欢,介绍了北欧五国较新的设计、建筑、酒店、美食,分享了精彩的北欧生活方式。阅读挪威一章的时候,让我想起我在奥斯陆大学留学的岁月,挪威又添很多新地标,想回奥斯陆看看。
胡桑
诗人、书评人、大学老师
?常读常新
《尼各马可伦理学》
? 亚里士多德 著 ?
这些年,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重读这本书。亚里士多德教导我们通向 " 幸福 " 所需要的 " 灵魂的技艺 "。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把 " 善 " 定义为一种可以进行行动和选择的能力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至高的善,但通往它需要实践和技艺。
尽管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排除了神秘而神奇的 " 爱欲 ",但在他的体系里,高贵的 " 友爱 ",穿过 " 德性 ",承担了联结自我与他者的职责。" 朋友是另一个自我,"" 友爱 " 是自我通向他者的敞开道路。在 " 友爱 " 中,一个人可以更好地自爱,同时能够坦诚地向他者敞开,将自己交付给他者,并在他者的他异性上看到超越的可能之途。而这并非人类天生的能力,而是需要不断操练的 " 灵魂的记忆 "。既然是操练,人就可以坦然面对每一次差异、冲突和竞争。每一次行动和选择都不应该以仇恨为目的,而是努力偏移不平等和不相似,达成平等和相似而 " 共享 " 同一个世界。
在自我与他者关系不断被撕裂的当代荒漠里,亚里士多德的 " 友爱 " 不啻为一股让我们在迷途中得以幸存的清泉。
?新书推荐
《十扇窗:
? 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》
? 简 · 赫斯菲尔德 著 ?
作为诗人,简 · 赫斯菲尔德的诗论引领我们去开启一扇扇心灵之窗,一次次去凝注诗的创造、觉醒、藏匿和试探的时刻。她对诗的解读,充满领会和体认,洞若观火,轻盈而生动,不拘泥于知识,不受缚于陈见,时时迸溅敏锐而智性的光辉,处处闪现 " 奇异而深刻的愉悦 "。她守护了诗的不确定性和对变形的渴望。
在这本诗论中,她邀请我们去探寻一种新的 " 观看 ",改变自我,通过语言去重新塑造和校准人类与我们生活的形态、事件的理解的机会。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腻、感性、开阔,充满了对诗的敏锐的见解。在她的论述里,诗,并非从果树上摘得的现成的果实,而是与我们的生活、社会、世界的流动中的亲密联结。
李照兴
作家、出版人
?常读常新
《恋人絮语》罗兰 · 巴特 著 ?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我联系删除。